2024年安徽成考專升本政治簡答題復習資料(五)
成人高考為統一考試,考試時間在10月下旬。為助力各位考生順利通過安徽成人高考入學考試,安徽成考網整理復習資料供各位考生參考!
簡要說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之間的相互關系?
答: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即統一戰線,武裝斗爭和黨的建設,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是戰勝敵人的兩個基本武器。統一戰線是實行武裝斗爭的統一戰線。而黨的組織,則是掌握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這兩個武器以實行對敵沖鋒陷陣的英勇戰士。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革命的主要形式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與武裝斗爭的開展密切聯系的,沒有武裝斗爭就沒有黨的一切,沒有共產黨就不可能有新型的人民軍隊,就不可能取得武裝斗爭的勝利。
(2)黨的建設是在同資產階級的復雜關系中進行的,而統一戰線問題主要也是同中國資產階級的關系問題。在統一戰線中正確地處理了同資產階級既聯合又斗爭的關系,黨就發展和壯大,否則,則相反。
(3)統一戰線是實行武裝斗爭的統一戰線。統一戰線必須以武裝斗爭為支柱,才能鞏固和發展。
(4)只有把黨建設好,使黨的思想、政治路線正確,組織堅強有力,黨才能正確地領導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
因此,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缺一不可的,正確地理解這三者及其關系就正確地理解了中國革命。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理論
1. 紅色政權存在、發展的5個條件
(1) 中國是一個政治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國,這個基本國情,成為紅色政權能夠存在和發展的最根本原因
(2) 良好的群眾基礎
(3) 向前發展的革命形勢
(4) 有相當力量的正式紅軍的存在
(5) 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2. 工農武裝割據的3條內容
毛主席“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是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土地革命為基本內容,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以農村革命根據地為戰略基地的三者密切結合。
3.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3條必然性
(1) 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外部沒有民族獨立而受帝國主義壓迫,內部沒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壓迫,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無議會可以利用,沒有組織工人罷工的合法權利,只能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
(2) 中國是一個經濟落后的農業大國,農民占全國人口總數的80%以上,這就決定了農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軍,中國的民主革命實質上是農民革命,武裝斗爭實質上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農民為主體的革命斗爭,“工農武裝割據”是無產階級領導的革命斗爭的最高形式。
(3) 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人多次奮斗的結局也證明,革命在城市首先取得勝利的可能性已不存在,而反動統治相對薄弱的廣大農村地區,正是初選“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陣地和奪取城市、奪取全國政權的出發點。
4. 道路理論的4條意義
(1) 農村包圍城、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發展道路,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正確的革命道路,也是中國革命能夠成功的唯一正確的革命道路。
(2)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發展道路的理論,是以毛主席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沖破教務、條主義的束縛,創造性地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成果,是毛主席思想形成的重要標志。
(3)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發展道路的理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做出了獨創性的貢獻,在世界共產主義運動上,開辟了革命道路多元化的進程,為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人民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與本國具體的實踐相結合,走符合本國實際的道路。
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1.馬哲的三條定義
2.馬哲與具體科學的2條關系(對立、統一)
一、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答:(1)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具體科學是一般與個別的關系,二者之間存在著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的辯證統一關系。
(2)它們之間的區別表現在:具體科學以世界某一特殊領域的具體規律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因而其理論具有個別性和特殊性;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包括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在內的整個世界的最一般規律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因而其理論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3)它們之間的聯系表現在:一方面,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具體科學為基礎,沒有具體科學的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既不可能產生,也不可能發展;另一方面,具體科學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馬克思主義哲學為具體科學的研究提供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簡述物質與運動的關系
1.物質與運動的概念
2.物質與運動不可分的關系
二、簡述物質與運動的關系?
答:(1)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即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實在,運動即一切事物的一切變化與過程。
(2)物質與運動是不可分割的關系。這表現在:一方面,運動是物質的運動,運動離不開物質。因為物質是世界上一切運動的主體與客觀基礎,設想離開物質主體的運動必然主張以意識為主體的運動,最終陷入唯心主義。如黑格爾“絕對觀念”的運動。另一方面,物質是運動的物質,物質離不開運動。因為運動是世界上一切物質的存在形式與根本屬性,設想離開運動的物質必然主張靜止是物質的本質屬性,最終陷入形而上學。如歐洲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物質觀。
(3)辯證唯物主義認為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物質與運動不可分,實質上是承認了運動的絕對性,但這并不意味著完全否認靜止的存在。恰恰相反,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在絕對運動中存在著某種相對靜止的狀態,但相對靜止不是物質的本質屬性,而是絕對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網站文章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本文地址:http://m.vz0z6y.cn/zhengzhi/11982.html